預言應驗鐵礦石熱度殆盡
作為鐵礦石第一大進口國,首當其沖,礦價暴漲增加了我國制造業的成本負擔。
2000年以來,鋼鐵生產所需的鐵礦石成為了炙手可熱、受人追棒的熱門商品,特別是由于國際資本的介入,使鐵礦石市場價格背離了其實際價值,脫離了其本質只是用來生產鋼鐵的普通原料這一基本屬性,而成為各種炒家牟利的工具。
鐵礦石價格的波動不僅關系到鋼鐵行業的利潤和效益,還間接影響到下游行業的良好運行。中國是鐵礦石第一大進口國,首當其沖,鐵礦石價格暴漲增加了中國鋼鐵企業的成本負擔,間接影響到下游產業鏈各行業如建筑、汽車制造、家電等領域的制造成本和經營業績。
四年前的預言應驗,礦石熱不起來了
2014年鐵礦石市場趨于降溫,熱不起來了。正像四年前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斷言:鐵礦石供求逆轉或提早到2014年前。不僅徐樂江,當時辛浦森航運咨詢也預計,全球鐵礦石的供需結構可能會在2014年出現逆轉。
盡管當下進口礦定價方式多樣,再加上其他幾類市場對鐵礦石現貨市場的互相影響,如2012年成立的北礦所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,2013年大商所上市的鐵礦石期貨市場,還有存在于海外的鐵礦石掉期交易市場等等,但2014年瘋狂的石頭顯得不再瘋狂。普氏62%鐵礦石指數,從2014年初的135美元跌至6月16日的89美元,跌幅51%。跌破90美元后,部分商家詢盤熱情高漲,表現相對活躍,另從礦石衍生品市場傳導的短期上漲趨勢明顯,市場看漲氣氛加重,促使現貨市場底部上拉。略微上揚持續一個月之后,奈何鋼廠只是少量補庫,采購依舊較為謹慎,終究在7月下旬礦價上漲乏力,再次陷入下跌整理空間。
回顧礦價歷史數據,前期88-89美元低點出現在2012年9月份,是因為當時鋼廠大面積虧損,2012年全年鋼廠的銷售利潤率只有0.04%,幾乎為零的慘淡經營狀態,對進口礦的支付能力大幅下降,高價的礦石已經嚴重超出了鋼廠的購買力,礦商不得不隨市場下調報價。
每個礦業巨頭在高價格下都有提高產量的動機
近年來,國內外礦山投資持續增長,鐵礦石供應能力開始釋放,而國內鋼鐵需求增速卻明顯下降甚至出現萎縮,鐵礦石市場的供求關系將持續改善。在目前鐵礦石市場環境下,國際四大礦業巨頭——巴西淡水河谷、澳洲力拓、必和必拓以及FMG均進入擴產高峰。
盡管一個行業中的企業可以通過共謀規定價格得到更高的利潤,長期占據了世界鐵礦石海運貿易量的70%的份額的三大寡頭,想達成這一目標的話,必須克服許多利益糾葛。每個企業在高價格下都有提高產量的動機。增加產量,而價格就會恢復到競爭性水平。
真實的市場與礦商們樂觀預期還是有出入的
礦業巨頭們樂觀認為中國的需求持續超出預期,或寄希望于高成本的鐵礦石生產離開市場,全球鐵礦石供應將在短期內“恢復平衡”。但市場的事實是:受需求增長不旺和供應超量增長的雙重影響,后期鐵礦石價格反彈空間有限,仍將呈現波動下行的走勢。隨著鐵礦石供應渠道的增多、定價方式的多樣性,交易平臺、期貨平臺、招標平臺等“市場發現價格”的作用越來越明顯,鐵礦石貿易中不透明環節有效減少,與以往相比,交易價格更傾向于公平、公正、合理透明,更貼近市場。
“到處尋找低價礦,精料變成了經料”——這種采購心理可能會變成一種常態!
過剩、錢緊、經濟減速和需求放緩,2014年能用來預判大宗礦產品的詞組同樣預示著這個市場將繼續走熊。對于鋼廠,宗旨就是追求采購總成本的最低,為了降低鐵礦石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,鋼廠在不斷地對市場進行判斷,實行數量更少、頻率更高的采購策略,與更多的但信譽不確定的供應商或貿易商打交道,嘗試使用以前較少使用的鐵礦石品種,或為了降低成本,經常需要改變鐵礦石的配比。“到處尋找低價礦,精料變成了經料”——也許是今后多數鋼企為了減輕成本負擔,不得已堅守采購爐料時的一個“信條”,可能這種采購心理會變成一種常態!
- 上一篇:煤監局:煤礦國企虧損面達70%大事故風險加大 2014/7/30
- 下一篇:AKSteel第二季調整后盈利超預期 2014/7/3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