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產鐵礦石陷越虧損越生產怪圈
與鋼鐵行業一樣,目前國內鐵礦石生產也陷入了越虧損越生產的怪圈。
“2012年是死鋼貿的一年,2013年是死鋼廠的一年,2014年可能會是死礦山的一年。”在日前舉行的“2014青島國際航運金融高峰論壇”上,中國聯合鋼鐵網鋼鐵事業部總經理張曄語出驚人。
統計數據顯示,2004—2013年間,國內鐵礦石采選領域虧損企業數量由210家增加至519家,年均增幅達到10.6%。今年1—2月,國內鐵礦石采選業虧損情況進一步加劇,虧損企業數量激增至761家,僅次于2009年,虧損企業占比上升至21.3%。
雖然虧損企業占比不斷提高,但礦山挖礦的熱情似乎并沒有降溫跡象。張曄表示,雖然國內鋼鐵的生產和消費基本上達到了階段性的平臺區,但鐵礦石的開采和銷售要滯后于鋼鐵行業,導致目前鋼材銷不動,鐵礦石卻還在增產。
根據業內人士測算,今年我國鐵礦石將增產0.9億到1億噸。在張曄看來,今年以來礦山虧損數量激增,主要原因在于經過長年的開采,國內優質富礦資源基本開采殆盡,目前礦山開采的原礦品位不超過30%的比較多,選礦成本比較高。
據透露,國產鐵礦石目前平均生產成本在550—650元/噸左右(不含稅),部分國企礦山的生產成本更是高達750元/噸左右。
隨著虧損的進一步加劇,國內確實有一些地區的礦山出現被迫停產停售的現象。我的鋼鐵網鐵礦石分析師史正磊在接受期貨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,目前停產的主要是一些中小型礦山,一些大型國有礦山雖然出現虧損,但這個價格還可以賣得出去,他們還在生產,虧損并不是特別嚴重。
史正磊進一步分析稱,目前國內中小型礦山停產,部分是受到成本因素的影響,但資金問題才是礦山停產的癥結所在。“目前礦山生產出來的礦石賣不出去,鋼廠回款又太慢,導致企業資金周轉不過來,一些礦山寧愿選擇停產。”史正磊說。
不過,他也明確表示,雖然停產的礦山數量比較多,但對國產鐵礦石供應量的影響十分有限,“影響的產量占總產量的5%左右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海外礦山擴產數量十分可觀。根據調研數據,2014年力拓預計擴產3500萬噸,必和必拓擴產2500萬噸,FMG也將達到年產1.55億噸的目標。“礦山的發貨量一般在第三、四季度比較大,下半年國內鐵礦石供應還將增加。”張曄預計。
張曄直言,目前不管是鋼廠也好,鐵礦石貿易商也好,鐵礦石上下游的心態都不是很好,尤其是鐵礦石貿易商,他們正在走2012年鋼材貿易商曾經走過的路,后期礦山可能也將受到波及。
- 上一篇:利空因素制約鋼材市場將繼續探底 2014/6/20
- 下一篇:出口頻頻遇阻對中國鋼鐵市場是雪上加霜 2014/6/19